您现在的位置:漫步国旅 >> 旅游资讯 >> 文化出重彩 豫剧当先锋 打造老家河南、中原出彩的靓丽名片

文化出重彩 豫剧当先锋 打造老家河南、中原出彩的靓丽名片

来源:互联网 | 2021-02-11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站小编摘写分享,目的在于更广泛地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描述的真实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与网站联系,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谢谢!

  豫剧,是黄河水滋养出来的,是河洛郎吼叫出来的,演绎着忠孝节义,反映着喜怒哀乐,教化着世道人心,是河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原人民精神生活的“命根子”,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近日在河南豫剧院调研时指出“中原更加出彩、文化要出重彩,弘扬黄河文化、豫剧要当先锋。”并向全省文艺工作者表达亲切慰问和节日祝福,这是对我们全省文艺工作者的莫大关怀、莫大支持、莫大鼓舞,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致力文化强省,为推动豫剧艺术传承、发展、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豫剧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体验群众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扎根人民群众。生活是戏曲的土壤,人民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泉。要像老一辈豫剧艺术家那样,经常到基层、到农村、到一线体验生活,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演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出。学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也是豫剧舞台上的经典主角、永恒形象。豫剧艺术创作者要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学习人民群众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学习人民群众生动鲜活的通俗语言,在学习人民群众中提升思想境界、提升能力素质、提升作品质量。歌颂人民群众。六十年来,从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到《重渡沟》,从“村官”李天成、到“乡官”马海明、再到“县官”焦裕禄,从投身农村大建设的知识青年群体、到矢志乡村振兴的新一代农民兄弟群体,我们豫剧人始终坚守艺术的初心,在豫剧创作实践中,坚持群众史观和群众观点,以表现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为主题,让人民群众当主角、当主演,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讲人民群众的故事。服务人民群众。大力实施“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动豫剧数字化网络化,鼓励豫剧艺术“进村”“入户”“上云端”“到指尖”,让豫剧走向更现代、更广阔的舞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以精品为理想的艺术追求。大力实施豫剧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和完善具有河南特色的新时代豫剧艺术创作体系,学习常香玉、马金凤等老一代豫剧艺术家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加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豫剧创作道路上多出精品、勇攀高峰。选好“本”。面向社会征集与组织专业创作相结合,形成历史题材、革命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互为补充的豫剧题材库。重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坚持围绕“建党百年”“乡村振兴”“中原崛起”等重大主题,遴选储存一批、创作演出一批、加工提高一批。育好“苗”。持续推进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和青年人才扶持计划,采取名家传艺、以戏带人等办法,培养艺术创作人才、艺术表演人才、艺术评论人才,形成老中青三代结合、专业与业余优势互补的艺术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豫剧艺术名家。搭好“台”。以攀高峰为目标、出精品为追求、演好戏为中心,“搭台子”搞好服务保障,“扶梯子”主动排忧解难,为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提供一切帮助,全心全意当好豫剧艺术队伍的“娘家人”。演好“戏”。坚持让作品来说话,以弘扬黄河文化为重点,扎根中原沃土、紧跟时代步伐,统筹好传承与创新,结合好传统与现代,重点打造豫剧《大河安澜》等作品,创作推出像《朝阳沟》那样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精品力作,把豫剧打造成为老家河南、中原出彩的靓丽名片。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路径。深入推进豫剧创作生产和演出服务供给侧改革,走出一条豫剧振兴发展的新路。激发内生活力。引导豫剧院团走向市场的同时,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形成多演多补、多演多得的劳动报酬机制,适当拉开演职人员薪酬水平。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补等方式改进对院团的资助管理,不断激发豫剧院团发展活力。深化院团改革。按照国家《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豫剧院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政府保基本、市场促发展的原则,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统一原则与分类指导结合,单位效益与职工权益兼顾,一团一策、激发院团活力,以人为本、调动创演积极性,努力构建出人才的培养机制、出精品的创作机制、出效益的发展机制,建立和完善剧本量多质高、剧目纷呈多彩、剧院布局合理、剧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科学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创作生产和评价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我省豫剧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并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申报专项资金和基金等资助的重要条件,作为院团负责人工作绩效考评和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作为职工薪酬的重要依据。在艺术创作、文化展演、网络展播中,既要重社会效益、社会评价,又要重市场效益、市场评价,为创作生产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提供机制保障。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主题展演展播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牢牢把握“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这个基调,举办“百年百场”优秀剧目展演展播、中国豫剧节、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主打红色党建、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发展等题材创作演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展演展播活动展示党的百年风华,营造“共唱党的颂歌、共享党的荣光”浓厚氛围。积极支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着眼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豫剧展演展播向基层倾斜、向网络延伸,加大“戏曲进乡村”力度,提供丰富的数字豫剧、线上豫剧产品,促进以豫剧演出为主的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广泛加强文化合作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省对外开放大局,积极参与“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交流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国家的豫剧艺术合作交流,持续扩大豫剧的影响力传播力。


兰州到河南旅游路线 兰州到河南旅游团报价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1个县级市,83个县,53个市辖区。

|定制你的专属旅行